【转载|学习强国】全国劳动模范刘桂珍:40年坚守大山的村民“主心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1-26浏览次数:0

今年58岁的刘桂珍是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峪口乡段家湾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这个位于恒山脚下的小山村,离县城30分钟车程,由于自然条件差,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或是搬到乡里和县城,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段家湾下辖的7个自然村,现在只剩下150多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但当数次面对卸下担子离开大山的机会时,作为村民“主心骨”的刘桂珍选择了坚守:“我不能走,我走了,这里的老人和孩子咋办呢?”




刘桂珍的父亲刘白小是段家湾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78年,作为段家湾村里第一个女高中毕业生,刘桂珍准备参加恢复后的高考。但命运和她开了一个玩笑,“骑着自行车,和人撞了,错过了考试时间。”当时村里没有医生,乡亲们看病只能到几十里外的部队医院或县医院,父亲希望刘桂珍留在村里做赤脚医生。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一干竟是40年。

“一开始没有一点儿医学知识,就买书自学,向别人请教。”刘桂珍很快学会了打针、输液、理疗,又通过进修进一步提高了基本医疗技能。妇科儿科,推拿针灸,数十年的行医实践,日积月累,潜心钻研,刘桂珍成了村民最信任的“全能医生”。




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半夜三更,只要乡亲们需要,刘桂珍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赶到病人家中。“她为乡亲们看病,从来不收出诊费和注射费,还经常减免医药费。”方圆几十里,只要提起刘桂珍,人们都说“那是个大好人”。




1988年,段家湾小学唯一的老师走了。两个月后,刘桂珍当起了临时代课教师。“没想到这一干又是30年。”1996年,学校改建校舍,刘桂珍家成了小学教室。五个年级8个学生在刘桂珍家上完了一学期的课程。

农村学校撤并后,刘桂珍到5里外的王家会小学继续任教。2017年,村小学合并到乡镇,刘桂珍才卸下了乡村教师的担子。

1996年,刘桂珍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她又兼任了村委会主任。每天上午8点到校,晚上6点放学后还要为群众看病。其他的时间她还要处理“两委”事务,为7个自然村发放资助物品,进行证件管理工作。“事务更忙了,担子更重了。过去体重差不多有100斤,现在只剩下80多斤。”丈夫杨宏生拗不过她,只好主动帮着干。

忻州市劳动模范、忻州好人、代县“德耀雁门”敬业奉献模范……刘桂珍把所有的奖杯奖状都锁了起来,在她看来,自己“只是为乡亲们做了应该做的事”。

2011年,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刘桂珍带头在村里搞苗木种植,带领村民发展育苗产业,当年村民收入就翻了一番。原本对苗木种植持怀疑态度的村民,也竖起了大拇指:“有刘桂珍这样的干部在,我们就不担心。” 以前,“两山夹一沟”的段家湾经常遭遇山洪,老百姓的房子不是被洪水冲垮就是被山上的石头砸坏。如今村里修了拦洪坝,乡亲们的房子有了保障。沿河的滩地,也发展到如今120亩苗木、4000亩沙棘的规模。村民人均纯收入也从刘桂珍1996年上任时的1200元,达到了2019年的8000元,17户村民进县城住上了楼房,13户村民购置了小轿车,村里25位70岁以上的老人也落实了养老问题。

如今的段家湾,村民的生活更好了,通往外界的路也更宽了。这条路,有人沿着它逃离大山,有人却选择了坚守和逆行。全国五好家庭、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卫生系统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一项项荣誉见证了一位山乡“坚守者”的奋斗与努力,也是对这位“逆行者”的褒扬和赞美。

“这里,就是我的‘阵地’,只要村里还有人,我就会继续待下去。”刘桂珍说,她只有和大伙儿在一起,心里才觉得踏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