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主题曲《雪花》的悠扬旋律,让“双奥之城”的荣耀回旋在奥林匹克的天空。
致敬2008,我们与奥运初次相遇,共同许下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心愿;难忘2022,我们与奥运再次相聚,携手开启了“一起向未来”的崭新篇章。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指出,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
克服重重阻力,战胜各种困难,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这是阳光、富强、开放的中国对庄严承诺的郑重兑现;这是各国(地区)守望相助,全球团结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生动诠释,这是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与世界的美好约定。
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一个个“中国方案”攻克世界难题,一股股“中国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北京冬奥会开启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纪元。
创造冬奥历史,绽放“冰雪之花”,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冰雪盛会
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前夕,并肩作战15年的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组合隋文静/韩聪,凭借超高难度圆梦北京,为中国代表团获得了第九枚金牌。在自由滑决赛中,他们重新使用了2017年首次在世锦赛夺冠时的曲目《忧愁河上的金桥》,讲述了他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故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那一刻,让多少中国人热血沸腾,令多少运动员魂牵梦绕。
2月14日,中国队选手徐梦桃庆祝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冠军。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徐梦桃、齐广璞、贾宗洋们选择继续坚守,期待能在家乡实现奥运冠军梦想;赵嘉文、孔凡影、徐铭甫们得以成为历史第一人,为中国在多个项目打破“零参赛”的壁垒……
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派出由177名运动员组成的史上最大规模队伍,首次实现7个大项、15个分项“全项目参赛”,其中35个小项是首次参赛。9金4银2铜的历史最佳战绩,让中国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位。
北京冬奥会成为世界各地体育健儿创造历史、实现梦想的舞台。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奖牌,2项世界纪录、17项奥运会纪录先后被打破。
2月11日,荷兰队选手苏珊娜·舒尔廷(右一)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女子1000米决赛中夺得冠军。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俄罗斯奥委会滑雪名将亚历山大·博利舒诺夫在北京冬奥会上获得3金1银1铜,成为史上首位在单届冬奥会上获得5枚奖牌的男子越野滑雪选手;荷兰短道速滑名将舒尔廷获得2金1银1铜;平昌冬奥会后不幸确诊癌症的加拿大单板滑雪选手帕罗特“王者归来”,力压一众好手夺得冠军;纵然没能三连冠,但挑战了阿克塞尔四周跳的日本花样滑冰传奇人物羽生结弦无怨无悔……
比冠军和纪录更令人感动和震撼的是奥林匹克大家庭在北京的团聚: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相聚北京,这其中有时隔28年再次参加冬奥会的美属萨摩亚,有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沙特阿拉伯和海地……
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首席执行官埃克萨科斯表示,北京冬奥会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已吸引超20亿人次的关注。国际奥委会官员表示,北京冬奥会已成为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冬奥会。
一届令世界惊艳的冬奥会将会激发更多青年人的冰雪热情,将会让更多人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有关部门发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数据——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达到3.46亿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成为现实。
2021年1月16日,滑雪爱好者在浙江杭州临安大明山万松岭滑雪场滑雪。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在东北三省,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感受冰天雪地的浪漫;在首都北京,各大室内滑雪场、滑冰馆宾客不断,共同感受冬奥会的激情;在上海,“冰雪运动专项消费券”发放活动惠及广大市民;在广东,广州融创雪世界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室内滑雪场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803个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和41%。2020—2021雪季,中国冰雪旅游人数2.3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3900亿元。
1月15日,小选手们在200米比赛中。当日,“喜迎冬奥 快乐运动”2022年宁夏银川市第四届青少年冬季冰雪运动会在湖滨体育场冰场举行。来自全市13个代表队的110多名选手参加比赛。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正如中国男子冰球队队长叶劲光的期待——“如果有一个中国运动员,20年后站上冰球最高舞台,人们问到他为什么练习冰球,他会回答‘2022年,我看了中国队的比赛’,那就是我们这代人的成功。”
铸就“双奥之城”,创造中国奇迹,这是中国向世界交出的精彩答卷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位于北京石景山的首钢大跳台一时间风靡全球。百年首钢的工业遗存和极具现代感的雪白赛道形成鲜明反差,令人啧啧称奇。最美“水晶鞋”、时空“雪飞天”、工业“迪士尼”等美誉纷至沓来。
将城市景观,尤其是历史工业遗存与新潮运动结合,是北京冬奥会的创举,更是“双奥之城”的“专利”。首钢大跳台的“出圈”不仅因为超高的“颜值”,更是得益于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
这是2021年12月28日拍摄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新华社记者 陶希夷 摄
2014年,国际奥委会颁布《奥林匹克2020议程》,提出申办奥运的过程应“关注可持续性和遗产”。北京冬奥会成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改革思路不谋而合。
六年多的筹办历程,让奥林匹克梦想一步步走来,让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一天天成长。
五年前在张家口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河北省、张家口市抓住历史机遇,紧密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紧密结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筹办北京冬奥会带动各方面建设,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2019年12月10日,北京史家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冰立方”体验冰壶。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古都北京发生深刻蝶变:紧紧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着力破解“大城市病”;深入实施“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城南行动计划等,促进城市南北发展更为均衡;加速中轴线申遗进程等工作,北京老城保护迈上新台阶……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全面进展:京张交通路网加速建设,构建起京津冀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初见成效,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北京延庆、河北张家口等地基础设施全面提速,城乡水、电、气、讯等方面都得到根本改变……
——一批奥运场馆闪亮登场:“鸟巢”完成改造升级成为“最智慧的馆”;“水立方”实现“水冰转换”变身“冰立方”;“冰丝带”除了打造“最快的冰”,还将成为市民百姓的“冰上乐园”……
这是2019年7月10日拍摄的在进行冰场可转换结构施工的“水立方”。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一批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在三个赛区及周边地区,冬奥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实现“百米级”“分钟级”精细化气象预报;全流程智能化的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方便听障人士收看赛事报道;8K画面结合5.1声道环绕立体声,让“云”观赛的观众获得沉浸感更强的感官体验……
六年多的厉兵秣马,2000多天的夜以继日,为的是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
在19日于北京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39次全会上,巴赫向中国人民颁发奥林匹克奖杯,向中国人民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支持表示感谢。早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巴赫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尽管面对疫情的挑战,北京冬奥筹办工作进展十分平稳顺利,“几乎是一个奇迹”。
整个北京冬奥会期间,闭环内没有发生聚集性疫情,闭环外生活如常。越来越多的外国运动员和国际官员为北京冬奥会高效的防疫举措和安全的比赛环境点赞。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从覆盖三个赛区的100多个医疗点的坚强保障,到赛场内外18000多名志愿者的倾情奉献;从不分昼夜在场馆进行秩序维护的安保人员默默守护,到奋战在赛场一线的一个个工作团队……让巴赫盛赞的奇迹是中国抗疫成功经验的缩影,更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集中展现。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才林表示,中国圆满践行了“冰雪之约”,为世界倾情奉献了冬奥“中国方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熄灭主火炬环节。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每一天都镌刻下光荣和梦想,每一刻都充满着温暖和感动。当北京冬奥会的主火炬缓缓熄灭,我们可以自豪地宣告:“双奥之城”北京没有辜负世界的期待。
奋进百年征程,共赴美好明天,这是“一起向未来”的新起点
2月14日晚,中国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选手徐梦桃凭借完美的发挥,站上了奥运会最高领奖台。振臂高呼、仰天长啸……这名老将肆意流淌的泪水凝结的是四届冬奥会的执着坚守,是十余年的漫长等待……
时光不负奋斗者,岁月眷顾追梦人。奥运赛场上中国运动员一次次奋力拼搏的坚毅身影,展示的是中华儿女奋勇向前的傲然身姿。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吼声,激发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敢于争先的奋斗豪情。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在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总领队王凤祥看来,中国冰雪健儿参加冬奥会42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1980年中国代表团有28名运动员,参加速度滑冰、花样滑冰、高山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5个分项且最终无一项目跻身前八。”王凤祥说,如今,中国冰雪健儿几乎每天都会给他带来惊喜。“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有追忆往昔的感慨,更为祖国今天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冬奥梦交汇中国梦。体育总是能够凝聚起磅礴向上、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奥林匹克之光格外闪亮,奥林匹克荣耀分外璀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表示,北京冬奥会不仅促进了中国发展、造福了亿万人民,也展现了国家形象、振奋了民族精神,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
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之后的首届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口号指引着来自五洲四海的冰雪健儿闪耀出团结互助的人性光辉,胸怀着携手同行的共同理想。
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后,夺冠的谷爱凌和获得季军的玛蒂尔德·格雷莫德第一时间一同安慰落泪的亚军苔丝·勒德;当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遇到判罚争议时,其教练理解评分的难度,并恳请大家终止对裁判的批评;当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混双循环赛中美比赛结束后,中美选手互送礼物作为纪念……
2月8日,中国队选手谷爱凌(右)和瑞士队选手玛蒂尔德·格雷莫德(中)在比赛后安慰法国队选手泰丝·勒德。新华社记者 武巍 摄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后,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在社交媒体上激动地回忆起开幕当晚志愿者对自己大喊“欢迎来到中国”的那一刻,忍不住热泪盈眶。在社交媒体上被“隔空感谢”的“粉衣小哥”是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本科学生孙泽宇。
“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很多不是刻意的,而是自然而然的。”孙泽宇说,当美好来临,无论对于哪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来说,都无法抵挡,“人与人之间保有最纯粹、最真诚的友好互动,未来的世界一定更美好”。
这一刻,不分国家和种族,超越比分和胜负。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有了最生动的诠释。
北京冬奥会期间,吉祥物“冰墩墩”的“意外”走红令很多人“猝不及防”。“一‘墩’难求”的背后是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2月20日,“冰墩墩”不小心摔倒后,选手们纷纷上前帮忙。当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表演滑在首都体育馆举行。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熊猫一直代表中国和平友好外交的形象,‘冰墩墩’展现出来的友爱、敦实和力量,体现着奥林匹克格言中‘更团结’的意涵。”北京大学文化产业专家陈少峰说,通过“冰墩墩”,我们要向世界传递“一起向未来”的人类梦想。
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人类又站在一个梦想的新起点。巴赫在闭幕式上用中文说:“谢谢中国。”
“和睦友爱、相互尊重、团结合作,这些冬奥会上彰显的价值观,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气候变化等世界性挑战时同样适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说,北京冬奥会将开启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纪元,也将开启全球团结合作的新篇章。